文章内容转载自触乐
他从《率土之滨》中,看到了“人类最初的政治”。
玩手游的人很多,玩手游的教育工作者也不少,但将手游作为案例用于课堂教学的,在国内却不算普遍。最近,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的吴冠军教授尝试用自己在玩的《率土之滨》,解读东方的“政治智慧”。
吴冠军毕业于澳大利亚的顶尖学府莫纳什大学,研究政治哲学、精神分析和中国古典思想,是学术圈颇有名气的青年学者。他从《率土之滨》中看到了“人类最初的政治”,便决定用这款手游来解释抽象的政治概念。
《率土之滨》是一款主打“沙盘战略”的手游。游戏没有剧情副本的限制,没有日常任务的束缚,没有规则和秩序,一切合纵连横皆由玩家自由选择,但游戏的终极目标却是一致的:和其他玩家结成同盟、壮大组织,经由州内一统、州外战争与外交合作,最终入主洛阳,统一十三州。孔明曾在刘备托孤之时喟叹“弱国无外交”,吴教授认为,《率土之滨》恰恰用广袤世界与有限资源的冲突矛盾,展示了朴素的政治唯物主义。
在游戏中,玩家需要不断占地获取资源,以发展壮大。随着资源与财力的攀升,又需占领更高级的土地,玩家与玩家、同盟与同盟,乃至州与州之间便由此产生争端。充斥着高级资源的富庶州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双方在拉锯战时,物质财富积累较多较快的一方往往因补给充足而取得战争优势,从而拥有主导谈判的政治话语权。
游戏初期,玩家多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绝不会与邻居做无谓的争夺与损耗,视“近交远攻”为乱世存活的不二法则。在吴教授看来,这就是“地缘政治学”,强调了地理要素对于政治的影响。在游戏中,他一开始就因资源归属与相邻的玩家发生冲突,但他很快就尝试通过邮件交流,实现了地域互通,让双方都能够获得长线发展——这就像我国建国初期与苏联建交互通有无,或是二战后欧洲各国成立欧共体一样,最终都获得了安定的政治经济环境。
吴教授也认为,通过游戏,可以很好地向学生解释“政治”的基本概念。
政,即施政方向。吴教授指出,西方社会更崇尚基于个人的自由主义,而东方则着重一个“仁”字。孔子认为“仁者人也”,《率土之滨》的同盟领导者也深谙此道,知道民心所向的重要性:对内,他们施仁政,尽其所能地收拢人心,出征都要声称"敌方不仁,我辈当伐强扶弱",只为师出有名;对外,他们不少都采取怀柔政策,“下野不沦”,当盟与盟、州与州发生争端时,敌方成员只要下野(退出同盟),放弃抵抗,就不会被掠夺资源。
治,即管理手段。现实中“攘外必先安内”,游戏里的同盟也采用论功授爵、恩威并用的赏罚体系,同盟间的实力差距则往往取决于管理者是否“陟罚臧否,皆有所循”。比如,吴教授自己的同盟在打城时,有专人记录出勤,事后盟主按照贡献排行榜分配地皮,类似古时按战功封地。盟主尤为信任之人还可成为一城太守,享调兵统军之权。打城缺勤、盟战缺勤、乱占土地等行为都会被详细记录,警告后再犯者会直接驱逐。在率土独特的同盟政治背景下,离开同盟的玩家很难有所作为,即便选择成为雇佣兵或流浪军,也需三五成群抱团聚义,方有一战之力。
在讲到"统一"的辩证法,即和平统一还是血腥统一时,吴冠军教授谈到了康德的"永久和平理论"。这个理论基于道德哲学,沿袭社会契约论,勾画了人类在高度文明状态下废弃常备军、实现共和制的美好图景。吴教授认为,古有秦灭六国的血腥统一,今有恐怖主义威胁国际安宁,战争与和平永远存在于动态的相对平衡中。而无论是现实中还是游戏内,有限的土地、资源,都填不满人心欲望的深壑,只要有人觉得分配不均,就会破坏规则。
在率土世界,既有人铁骑屠城、暴力碾压沦陷,又有人纵横捭阖、不伤兵卒促成统一战线。在这两个极端间,多数人选择强者缴枪不杀,弱者割让城池,而不分伯仲者表面言和、伺机再起。即便一盟独大,四处也是激流暗涌,不到赛季结算前的最后一秒,结局尽不可知——这些都是对现实政治的映照,也让学生更易于理解“永久和平理论”的悖论所在。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在自由沙盘的玩法之下,《率土之滨》中自发形成的小社会,的确很适合作为解说政治的舞台——毕竟政治,本就是社会文明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让枯燥、抽象的名词概念变得容易被学生理解,把更多生活中正在出现的新兴事物,比如游戏的内容引入课堂,这样的政治课,或许对于现今的教育界来说也是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