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云: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贲温,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译文:《孙子兵法》中讲到,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制造大盾牌和四轮车,准备攻城的所有器具,起码得三个月。堆筑攻城的土山,起码又得三个月。如果将领难以拟制焦躁情绪,命令士兵像蚂蚁一样爬墙攻城,尽管士兵死伤三分之一,而城池却依然没有攻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
由此可见,古代行军打仗,攻城简直是可怕到极致的事情,因为它往往代表了攻城方极高的死亡率,且不一定能打下城池。更不要说第一个爬上云梯的攻城方士卒,面临他们的基本是九死一生甚至十死无生的前景,那么他们为什么还敢爬云梯?心里又是如何想?
一群人扛着梯子,顶着滚木礌石就冲城墙而去,基本是在影视剧中的场景。古时如果有人如此指挥攻城,那么士兵必然会嘀咕:这不是让我们直接送死吗?更有甚者,可能会直接转身开溜,宁可违抗军令也不会爬梯上前直接送命。
无论城墙或者关口,城防并不只是单独的关墙,而是加上城外的护城河,以及不少的陷坑。攻城时,需要依靠的就是各种器械,先把城墙外的障碍清扫,其次才是架起云梯攻城。
影视剧《大秦赋》中,秦军攻赵国都邯郸画面
而云梯也不是我们平日所了解的那么简单,不然哪来的“修橹贲温,具器械,三月而后成”的说法。普通的木头梯子,几天完工都是时间长的,而云梯,底部有轮子,可以活动。梯身也可以利用人力倚靠在城墙上,顶端更会有抓钩,紧勾城墙,避免被直接掀翻。云梯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鲁国能工巧匠公输盘鲁班所发明。《淮南子·兵略训》许慎注曰:“云梯可依云而立,所以瞰敌之城中”,说明云梯另外一个用途可以登高望远侦探敌情。
《武经总要》中的云梯形象
因此在攻城一方做了充足的准备后,护城河、陷坑全部清理,云梯推到城下后,攻城才算是刚刚开始,这时要求士兵攀爬云梯攻城,也不会直接命令士兵架起梯子送死。在爬上云梯的士兵心里,多少会有些不直接送死的盼头,但也会在心里期盼着先登之功。
云梯攻城场景
说起先登,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三国中的先登死士。其实“先登”本意为最先登上城头,于是“先登”也被称做“首功”。
古代想搏出路,一般除了做官,就是军中立功,因而先登之功,很可能是平步青云的晋身之路。《韩非子》中讲到:“秦之攻城,有能先登者,皆赐高爵、上田宅。故人争登,无何坚城,秦皆能破。”
而为了取胜,一些军队还会专门组成“先登部队”。例如袁绍军中麹义统率的“先登死士”,以800精锐击败公孙瓒的3万大军;亦或是吕布的将领高顺的“陷阵营”,仅有700人,攻克刘备万人驻守的小沛。
高风险带来的是高收益,在加官进爵,子孙享福和登梯攻城的选择间,普通士兵大多会选择爬上云梯,搏一搏,兴许单车变摩托。三国中,曹操手下的将领乐进,被称为“先登之王”。因为“其在濮阳破布,在雍丘破超,于苦县击破蕤,破袁谭于南皮之役,皆有先登之功。”因此乐进从低级别的军官,一度成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
有赏必有罚,古时士兵作战不力,除了自己要被军法处置外,很多时候家属也会被连累。此时士兵们心跳加速地短暂深思:“上?有可能死......不上?也有可能死,还会连累到妻女......唉......啊......冲啊!”
爬云梯和先登勇士的故事,今天就暂时讲到这里。在《率土之滨》即将来临的新版本《兵合车错》中,攻城、守备、器械、博弈,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精彩和体验呢?谁又能赚得“先登之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王清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