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西方有名将,却没有兵法?从曹操的幕府说起 —— 三国时期的军事指挥
导语 三国乱世,群雄并立,战火不断。鼎食者智谋天下,行伍者浴血沙场,布衣者命如草芥。《讲武堂》与三国沙盘战略游戏《率土之滨》联合推出三国系列军史科普文章,解读三国乱世背后的战争密码。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中“草船借箭”后诸葛亮曾对鲁肃说:“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言外之意,在三国时期想当一员有才的大将,是并不容易的事情,似乎天下除了诸葛亮之外,包括周瑜和鲁肃,都是庸才,口气不可谓不大。
图:诸葛亮虽不披甲,但“忠武侯”的谥号说明其军事才能极为高深
单个将极难做到领既通晓天文、地理,熟知奇门阴阳,还能看懂阵图,清楚兵势,这也正是诸葛亮嚣张的本钱。但是也并非没有诸葛亮,三国就打不出好仗,在到三国时期,专业化的参谋体系逐渐建立以及沙盘地图等辅助指挥的工具开始得到运用,群智与具象化的战场呈现方式,大大降低了军事指挥的难度。
完全将领养成手册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然这话是拿破仑说的,但对于“大将起于行伍”,将军必须从军旅基层做起,却是东西方的共识。每一个贵族子弟,都要经过进军团当兵的阶段,如果表现出色,就能披上代表大队长得红色披肩,甚至有一天能够成为凯撒和庞培这样的大将。
不过,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将领培养,似乎缺乏教材,大都只能通过口传身教,甚至从敌人名将身上学习。在汉尼拔身上,罗马将领学会了如何使用谋略。但在中国我们就没有这么麻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丰富的军事教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兵法”。年轻一代完全能够通过学习前辈的兵法兵书,来获取从血与火的战场上得来的宝贵经验。但是,任何一个看过兵书的人,也许都会对自己能否到达“大将”的要求,产生怀疑——我能有这么牛么?
图:懂不懂都得拿一本兵法
兵书之中,对于将领“自身修养”的要求很多,《孙子兵法》中提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用现在的话说,意志品质都需要经得起考验才行。《司马法》则提出“顺天、阜财、怿众、右兵、利地,是谓五虑 ”。也就是说,想成为统帅和名将,还要善于理财、懂得兵器制造和使用,甚至还要了解地形。各种标准符合,放置古今完全符合的人也是凤毛麟角。我就是想当个将军带带兵,有必要让我成为集合天下好品质的圣人么?
更要命的是,即便你兵书读得再熟,缺乏实际的战争经验,也很难打败真正有水平的敌人。这方面最有名的教训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小赵的父亲马服君赵奢是打败过秦军的名将,但是在兵法研究方面却总是辩不过小赵。但当真的在战场与秦军对阵时,满肚子兵书在秦国名将白起面前却毫无用处,最后被落得一个万箭穿身的下场。
图:赵括的结局,变成了刺猬
因此,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号称是战争不断,今天晋楚争雄,明天吴越争霸,战场上死的人成千上万,但真正称得上大将的人物却很少。各位想领兵打仗的贵族子弟们,就想了个办法:我没有的能力,总有人有,拉他跟我一起指挥就是了,是不是这个道理?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道理早在诸葛亮生出来前大家就都明白了。
既然请人帮忙,总得给人个名分。姜子牙、管仲,这都是闻名天下会打仗的人物,但因为他们水平太高,周武王和齐桓公,直接尊称他们为“尚父/仲父”。我请个帮手,又不差他们工钱,有必要认他们当“爹”么?因此,“军师”这个词逐渐成为了对大将身边教他们如何打仗人物的称谓。例如写《孙子兵法》的孙武本人,是吴王阖闾的军师,和伍子胥等人一起帮着吴王打败了楚国,而孙武的后人孙膑,在马陵之战中担任了田忌的军师,史书上说他“坐为计谋”。
图:坐小车指挥的孙膑,这派头后来诸葛亮被学会了。
但单独一个“帮手”也难以胜任所有工作:怎么招兵;哪里来粮草;部队如何编组;行动如何统一......这一个个问题都需要有人来琢磨,于是军师也开始给自己找帮手,这样一来专门的参谋机构——“幕府”开始出现。
“幕府”这个词虽然后来由日本发扬光大,但实际上却是真正的国产。这个词第一次出现于《史记》中,指跟随大将出征的参谋班子。“幕”其实说的就是现在的军用帐篷,一群“帮手”在其中出谋划策。
在两汉时期,“幕府”体系正式成为被广泛接受的半固定机构。卫青霍去病有了幕府的支持,对于大漠水草等地理信息了解详细,才可以多次指挥汉军在匈奴腹地展开数百千米的远程机动。当时有才能的人物被召入三公、太傅和大将军这五种幕府是相当光耀的事情,时人称为“五府”,大约就像现在古惑仔张吹吹牛:“我当年做小弟的时候,是跟某地方的带头大哥的,绝不是一般的小混混”。据统计,东汉年间位列三公的高官有一半左右曾有被辟入“五府”当谋士的经历,因此幕府实际上也成为未来大将名臣学习军政的“培训学校”。
到三国时代,群雄割据,几乎每一位“诸侯”都有自己的幕府和军师。但只有那些最具影响力的,才能招来有水平有名望的人物。这和现代招聘一样,顶级人才更愿意去世界500强,有平台才有发展。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以丞相之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幕府实际上总览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完全凌驾于汉献帝的小朝廷之上,他的幕府也就有一个更霸气的叫做“霸府”。在《三国演义》中荀彧、荀攸、郭嘉等人经常在战略战术等方面给曹操提出有益的建议,部队缺乏粮食,就有毛玠等人向他提出诸如“屯田”等关键性建议,在官渡战场上被袁绍堆土山射得抬不起头来,谋士刘晔立刻给你设计一辆霹雳车来克制对方。
图:霹雳车,也就是投石机,也就是后世象棋中的“砲”。
像玩游戏一样指挥打仗
幕府也好,霸府也好,在其中的谋士们于中军账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还少不了“硬件的支持”。逐步演变发展的沙盘、地图,为将领和智囊们提供了独特的上帝视角,大到天下大势,小到一地战争得失,均可在其中进行推演变化。
图:诸葛亮“隆中对”对天下大势的推演也离不开地图的支持
三国时期,谋士运筹帷幄最著名的范例就是诸葛亮的“隆中对”,“夫地势者,兵之助也。不知战地而求胜者,未之有也。”在隆中对时,诸葛亮运用九州全图指点江山、预言天下大势。魏国在平定蜀国和吴国的过程之中痛感缺乏准确的全国地图,出身魏国大将军曹爽幕府的裴秀绘制了历史上著名的《禹贡地域图》,分十六州,运用比例尺、方位角等相当先进的制图理念,为晋国高层提供了解天下地形的地图,也代表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为王臣”的大一统理念,因此这幅地图巨作在上呈晋武帝后被收藏在大内,秘不示人。
图:禹贡九州图,注意这图左是南、右是北、上是西、下是东。
图:现代历史爱好者根据现代地图做的禹贡九州图
光有二维的平面地图,还难以直观反映三维的战场世界,中国古代同样发明了全世界最早的军用三维立体地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沙盘。公元32年,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为了向皇帝报告歼灭割据甘肃和新疆大部隗嚣的作战计划,“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专门用米撒布成各种地形,使刘秀能够知道何处是山、何地为谷,哪里适合军队行进和驻守。马援创造性地进行了“沙盘作业”,保证光武帝能够直观地了解军队作战计划,对指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图:直至今天,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美军,要做好战场指挥、协同,也不时要祭出“沙盘作业”这一传统手段。
汉伏波将军马援开创的沙盘地图是对具体地区的军事地理信息的直观反映,再配合具体代表驻军单位的各种棋子,就组成了对区域地势兵情的微缩反映,有了沙盘的帮助,将万里之外的地形变为直观的图象,成为制定作战计划的最好依据。
现如今,成为一名霸府之中的谋士,在地图和沙盘之上推演天下大势再也不是文人、统帅的特权。普通人坐在家中,拿起手机就能体验一把运筹帷幄、智谋天下的快感。由网易游戏出品的全自由沙盘战略手游《率土之滨》,如同其名字所示,用一个225万格的巨大沙盘三国世界,供数万名玩家在其中斗智斗勇,力争实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终极统一目标。
图:《率土之滨》为玩家提供一个高自由度的三国沙盘世界
正如三国时期的战争是依靠“霸府”进行的群体智慧较量一样,在《率土之滨》中,每位参与者虽然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城池、发展军政,占领土地,但想要完成霸业,就必须加入同盟集体,依靠集体的智慧。同盟与霸府类似,无论是长袖善舞的外交大师,还是事无巨细的管理高手,亦或是勇者无敌的沙场精英,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同盟又与霸府不同,同盟的目标不是成就某一人的霸业,而是为了成就集体的霸业,同盟成员共献智谋,同进退,才能在这个资源有限的三国乱世沙盘中生存下来。同盟与同盟之间群体智慧、谋略的较量,书写出独一无二的三国历史。
《率土之滨》所提供的三国沙盘世界,模拟三国时期天下大势:分十三州,山川地势、郡县分野清晰。数万名玩家在同一个沙盘上进行实时同步推演,所有行为同步可见。这个沙盘上的每一块土地、每一座城池要塞都可以征服。无论是调兵遣将、攻城略地,还是合纵连横、同盟战争,这个沙盘世界将会在所有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