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特种部队”,我们之前已经介绍过白毦兵,在历史小说和游戏的渲染下,白毦兵和无当飞军算得上不折不扣的“网红部队”。而我们今天所介绍的蜀国精锐,虽名声不显,但其传奇色彩和战力同样突出,它就是蜀国北伐主力军之一的连弩兵。
连弩兵成军
在了解这支兵种之前,我们首先要对连弩进行基本了解。连弩又被称为“诸葛连弩”,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制作的一种连弩,最先称作“元戎弩”。
《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注引《魏氏春秋》曰:亮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厉臣子。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大发明家诸葛亮对弓弩的改进可谓是突破性的,也正是技术的突破为连弩兵成军奠定了技术条件。
蜀汉多山地,且战马奇缺,地理环境导致蜀汉很依赖步兵。而北向伐魏需要面对的是规模化的魏国骑兵,以步兵对抗骑兵,就必须在装备上下功夫,来弥补二者之间的差距。为此蜀汉制造了蒲元刀,改进了弓弩,战场的需求也推动了连弩兵的诞生。
连弩兵的成军时间历来有很大争议,一说是诸葛南征(公元225年前后)时收拢南蛮所组;更被人广泛所认同的,是汉中之战时(公元219年)连弩兵已经组建,而在北伐时期(228年)最终成军。
而对于其规模,由于科技含量过高,对于士兵的要求自然有所门槛,因此连弩兵的规模只有3000人。《华阳国志·巴志》:“蜀丞相亮亦发其劲卒三千人为连弩士,遂移家汉中。”
连弩兵特色
①一弩十发,骑兵梦魇。
诸葛连弩的连发特性,为连弩兵打上了“克骑”的烙印。在地理位置有利和强大的“火力”覆盖之下,骑兵在守势的连弩兵面前无疑是靶子一样的存在。这也是连弩兵成军的目的——限制魏国的集群化骑兵部队。
②命中率高,杀伤力强。
相比于长弓,弩的重要特点是利于瞄准,因此在对敌时,命中率能够得以保证,加上弩箭便于淬毒,战场杀伤力自然有着较大的提升。虽然连弩兵人数只有3000人,但是在高命中高伤害的加持下,战场威慑力骤增。
连弩兵战绩
关于连弩兵的统帅,“多智而近妖”的大发明家诸葛亮,相信我们都不会陌生,在这里我们不做过多介绍。
连弩兵首战,在和白毦兵的梦幻联动之下惊艳出场,由于历史文献的缺失和战场画面的简略,我们只能通过有限的文字来领略这支部队的风采。
《云别传》:“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汉中之战后期的汉水之战,赵云一战成名。单独领白毦兵的赵子龙在连弩兵的配合下,重创曹军(此部分战争介绍见于前文:揭秘白毦兵:刘备身边最靠谱的男人们),连弩威力开始崭露头角。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原。陇上新麦争夺战的交锋中,诸葛亮技高一筹,重创曹军。
但是很快蜀军因缺粮粮尽不得不退兵,司马懿见有机可乘,于是命张郃带兵前去追击。张郃认为兵法上讲究“归军勿追”,司马懿却固执己见,命令张郃前去。张郃无奈,只能带兵去追,结果在木门道被连弩兵伏击,中箭重伤而死。《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诸葛亮的心中大患得以解除,这场战役也是连弩兵的高光时刻。
随着时代的变迁,诸葛连弩已经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直到现在,仍然有人在探索还原诸葛连弩,我们在对诸葛丞相智慧的赞叹之余,也时常嗟叹其命多艰。
在《率土之滨》新赛季”竭地锋镝“之中,诸葛亮+连弩兵的搭配可谓是古代机关枪一类的存在,不仅能提升队伍的输出能力,更可以有效提升对骑兵类兵种的限制作用。或许在游戏中北伐中原、兴复汉室,完成诸葛未竟的事业,也能多少弥补诸葛五丈原声“悠悠苍天,何薄于我”的遗憾吧。